close

默默耕耘農產品加工20
undefined

麻豆不缺文旦達人,只缺可將生產過剩或次級農產品加工、行銷出去的有心人,台南市農會會員代表、蔴鑽農坊貿易公司總經理許益堂就是這麼一位默默在農產品加工耕耕二十年的有心人。

許益堂三代世居麻豆,從他阿公時代起到他爸爸,就一直在麻豆種文旦。早期農民節儉,都會把沒有賣掉的文旦做成加工產品,製程需要乾燥,他們會利用大灶煙囪自然烘乾,或是利用炭火烘焙。文旦果肉熬糖可製成柚子果醬,把文旦皮的海綿質曬乾煮糖變成柚皮糖,柚子皮還可製成天然蚊香。


undefined

(傳承百年的柚子蔘是加工極品)
另外就是將大白柚果肉加入金棗、金桔、紫蘇、甘草、檸檬、香櫞和佛手柑等藥材,搗成泥後變成內餡回填文旦裡,經九曬九烘製成的養喉潤嗓聖品柚子蔘,這是當地傳承百年的技藝,早期用紙包,現在改用保鮮膜,只要保管得宜,以存放二、三年的柚子蔘口感最佳,但它不像普洱茶可愈沈愈香,四、五年的柚子蔘已經到頂,再放下去,口感會愈來愈淡。

柚子蔘是麻豆最有名的柚子加工產品,以一斤售價500元計,最普遍的七、八斤一粒,售價三、四千元,最大還有到十二、十三斤一顆的「波霸」柚子蔘。


undefined

文旦是清代台灣唯二的貢品之一,老祖宗歷經數百年已發展一套成熟的加工方式,但是,台灣蔬果加工則是近二十年來發展出來的,過去農民都把生產過剩的蔬果拿去餵豬牛,台灣農業朝經緻化轉型後,農民懂得將最好的一級品拿到國內市場或外銷,次級品就利用加工的方式延伸農產品的產值,如此一來,次級品也不會「劣幣驅逐良幣」擾亂價格。近幾年分級和加工最成功的農作物應是芒果。

undefined

(以農產品加工綁住工人)
台灣農村目前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缺工,過去若一年只做一次文旦,臨時工在文旦收成後,會跑去做其它作物,因此,他就將每一季的農作物開發成加工品,臨時工一年四季都有工可做,確保工人無缺。

以許益堂的工廠為例,目前已研發成功二十餘種加工農產品,中秋前後有文旦,11月做洛神花,二、三月做薑母、牛蒡和黑豆,接著就是土芭樂和苦瓜,早秋到冬天再做文旦,如此週而復始,一年農產品加工都不會「斷糧」。

許益堂家三代以種植文旦為業,文旦的生產和加工還是最重要的主業。全麻豆區的文旦種植面積,許益堂表示,他15歲時約二、三百甲,今年他50歲,文旦種植面積約九百甲,若加上接鄰的下營西寮,全部種植面積上百甲,成長四倍,而柚農數約1500人,若以每甲10萬斤的產能,每年替柚農賺進好幾十億元。


undefined
許益堂正在檢視今年採收的文旦甜度,確保消費者買到的品質是值得信賴的。

(今年文旦減產、價揚)
麻豆文旦一年「三水花」,今年頭期花遇霸王寒流減少四成,三月開花期又遇到豪雨再減收兩成,所以今年的產量約只有去年的四至五成,去年一斤文旦平均六、七十元,今年預料可上漲至八、九十元,但其實文旦是沒有行情的,老欉喊到一斤150元一點都不意外,一樣也有人買單。

目前正值新欉文旦盛產期,早採文旦可供外銷,再慢半個月就輪到10兩以內的老欉盛產。現在文旦也是渾身是寶,不用擔心生產過剩,因為可製成柚子蔘、柚子茶等加工品。


undefined

(新的產品不斷問世)
除柚子茶、柚子蔘之外,許益堂幾年和農民合作,開發很多農作加工品,光牛蒡就有四、五種,過去農民都留下「扮頭好」的牛蒡送到市場賣,扮頭差的就拿去餵牛,現在牛蒡也鹹魚翻身,很多加工產品打進消費市場,成為主流。其它像牛蒡黑豆茶、洛神花茶、苦瓜茶,也在重視養生的今天變成消費者的最愛。


undefined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樂上新聞網 的頭像
    樂上新聞網

    樂上新聞網

    樂上新聞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